摘要
在變動急遽的經濟環境下,資本家為求企業生存與利潤,以市場價值主導資源運用與人才管理。企業以營運成果為首要目標,將人才視為生財工具,造成勞資之間的互動緊張,也使得新世代的勞動力對工作意義產生新的思考。以社會理念與經濟活動為創業雙重目的的社會型企業(Social Business),不以股東的最大利益為唯一目標,而是關注第三對象的福祉,在資源有限、存亡不明的情形下如何吸引人才加入?這些人才受到社會議題的吸引後,如何形成包括:認同、責任、效能與歸屬的心理擁有感(Psychological Ownership)?心理擁有感是否會因為組織的發展階段而產生變化?其如何影響員工的工作產出?是為本研究探討的重點。本研究以紮根研究基礎,理論抽樣三個創業目的與理念相近的社會型企業為個案,以敘說探究(Narrative Inquiry),訪談個案公司內部員工收集在創業孵化期的相關資料後,再依訊息內容描述的現象進行編碼,依事件及現象發生時間,分別歸入嘗試商業模式的萌芽階段、組織目的與個人目的謀合的對焦階段與建制管理制度的加速階段,探討社會型企業員工心理擁有感形成的過程及不同發展階段心理擁有感的演化。